开云平台网站登录入口(中国)有限公司 > 学习专栏 > 研读经典 “三个一本书”系列活动 > 正文

培养办冯老师:加快补齐三农领域短板 奋力夺取脱贫攻坚新胜利

发布时间:2021-04-22 15:15    浏览次数:    来源:

加快补齐三农领域短板 奋力夺取脱贫攻坚新胜利

----习近平《摆脱贫困》读书感悟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汹汹而来,加速了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波诡云谲。恰恰,现在我们又站在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和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年的历史交汇点上,越是面对风险挑战,我们就越要永葆“闯”的劲头,敢“拔剑”、敢“亮剑”、敢“出剑”。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从坚持五级书记抓扶贫到坚持驻村第一书记开帮扶、从基本解决“三保障”问题到全面解决绝对贫困,脱贫攻坚任务整体稳中向好、局部开花结果。但脱贫攻坚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的工程,就像习近平总书记在该书中提到:“同贫困作斗争,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要没有愚公移山的精神,不从治山治水这个‘笨’工作上下功夫,是改变不了落后面貌的”。因此,我们要深化开展源头治理,把农业、农民、农村工作摆到重中之重位置,夯实“三农”领域在重大风险挑战面前的不倒根基,展现脱贫成色。

习近平总书记在本书的《走一条发展大农业的路子》中深刻剖析了农业发展中存在的根本性问题,阐释出独到的“闽东思考”,其中开云平台网站登录入口(中国)有限公司粮食生产问题、制度服务问题和综合开发问题丰富、启迪了我的若干思考。

“仓禀实,则天下安”。粮食问题历来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是带动整个农业结构调整的“金钥匙”。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取得历史性的“十六连丰”,尽管面对疫情的无情冲击,但我们的“米袋子”、“菜篮子”依然稳产保供。对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粮食生产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18亿亩耕地的红线触底、土壤肥力的隐性流失、农耕时节的骤性变化......无不牵动着国人的每一根神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再一次印证了粮食安全是关乎农业生产的基础。我们要加快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发展战略落实落地,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的支撑,发挥科技兴农的牵引作用,着力解决农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毛泽东同志曾言:“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可见,端牢中国人自己的“中国碗”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变的真理。

“安产须先安民,安民方能安业”。随着农村产业经济的发展逐步驶入“快车道”,农民对社会化服务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换言之,农民问题若无完善的制度服务保障,那农业生产问题就是一滩无源之水。习近平总书记在书中强调:“我们要建立起政府对农民负责的制度,不但要把农民的生产任务和贡献‘量化’,更要把各级各部门的服务职责‘硬化’”。当前,农村人力资源流失严重、劳动力结构老龄化,严重阻滞农 村耕地的有效利用和组织制度实施的活力迸发。人,这一关键因素没有了积极性,生产力自然跟不上,对此,在发展农村产业化的同时,我们亟需加大社会保障制度供给向农村地区倾斜的力度,引导培育新农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建立起社会化农业服务体系,完善以“稳增长、促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农业生产结构。

无论是农业生产还是农民保障都离不开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根本要求。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没有农村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因此,我们在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中切忌抓大放小、厚此薄彼。近年来,在乡村振兴、产业扶贫的过程中,很多地方仍面临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城乡要素分配不均、基础设施配置薄弱等诸多中梗阻,堵塞了脱贫工作的铺展延伸,这不契合当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开云平台网站登录入口(中国)有限公司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今后,应当进一步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同时,要切实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吸引各路资金汇聚乡村振兴,因地制宜地盘活、用好农村特色资源,激发农村发展内在潜力。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世事如棋局,善弈者谋势”,要想下好脱贫攻坚这一盘棋,务必提前指挥、靠前作战,有序做好“三农”工作各项重点任务,紧紧扭住农业生产、农民保障、农村建设的“总阀门”,才能打牢基础、补齐短板,不因灾因疫而返贫致贫,为夺取脱贫攻坚新胜利筑牢坚实基础,推动“中国号”巨轮在世界大潮中乘风破浪、行稳致远。